那么,这一自动监控站网系统到底是如何建设、如何运行的?发挥了何种效果?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采访。
高标准、全覆盖,实现水质监控蓝藻预警全自动
按照高标准、全覆盖、最先进的要求,江苏省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将监控系统建设分为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和太湖蓝藻预警监控系统建设两部分。
在水质自动监测站网系统建设之初,江苏启动了8个生态补偿断面和9个调水通道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工作。
为加快推进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江苏省财政厅先行落实自动站建设资金5400万元,在太湖流域选择了8条河流,建设了宜兴陈东港、潘家坝等8个生态补偿水质自动站。
这些生态补偿站的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数据监控平台,为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和南京主要交界断面资源补偿提供了依据。
江苏省还组织建设了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9个水站,为调水引流和监控交界断面水质提供技术依据。
在完成前期试点站建设的基础上,江苏启动了40个省市交界和重点考核断面站点建设,实现了对省市主要出入境河流的水环境动态监测监控。
根据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原则,自动站主要配置了常规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总有机碳、叶绿素a、蓝绿藻、总酚、流量等指标分析能力。
抓大并没有放小。
江苏省还在河面窄、流量小但又经常发生污染纠纷的重要支流上建设了55个站点,采取人工巡测和部分在线监测仪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汲取无锡水危机的教训,蓝藻预警成重点。为此,江苏省建立了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建设了3个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站和11个浮标站。浮标站和预警站有机组合,为水质安全提前预警。
江苏省还购置了巡测车和巡测船,配备众多先进监测仪器,既可以弥补固定站点的不足,也能同自动站进行质控比对,考核自动站信息采集与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两级质控、第三方运营,创新监控系统管理模式
这些监测站点覆盖了太湖流域主要省市交界断面、国控断面、出入湖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位置,涵盖了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主要监测指标,部分还增配了重金属、VOC等指标,初步形成了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站网系统。
那么,如此之多的水质自动监控站,如何管理才能确保正常运行?
江苏省专门制定了《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为水质自动监控站运行管理提供了管理依据。
由于自动站点数量多、运维技术难度高、监测系统人手紧缺,传统的地方站托管运维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
江苏省在参考兄弟省市以及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省、市两级质控,第三方机构运行维护”的管理模式,并率先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系统规划确定的站点中实施。
“两级质控、第三方运营”,即委托社会运营机构实施水质自动监控站日常管理运行及维护,省及地方环境监测机构定期对相关站点开展标样考核和比对监测。
在水质自动监控站数据质控方面,江苏省主要通过加强质控措施、数据筛选、数据审核保障水质自动监控站数据质量。
实时捕捉污染信息,服务水环境监控预警
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网络建成前,各监测断面采用手工监测数据,每月现场采样一次,工作量较大,且数据频次低。
之前,部分污染企业掌握了环保部门人工采样的规律,采取错时偷排的方式规避监管。
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尤其是浮标站建成以后,人工巡测频率逐渐降低,日常监控逐渐变为以浮标站监控为主,每日上报数据也逐渐变为以浮标站数据为主,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连续自动监测大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实时性,使各河流断面常年处于监管之下,对污染企业构成了强大威慑力,从而真正实现了流域水质的监控预警。
为建立完善环境资源污染损害补偿机制,对损害环境资源进行赔付补偿,江苏省要求生态补偿以水质自动监控站监测数据为准。
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成以来,江苏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每日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监控,针对发现的水质异常情况,及时报送主管部门和有关市县。
3年多来,水质自动监控站共捕捉太湖流域梅渚河、鹤溪河、紫阳桥等34条河流的39个断面共88次水质异常波动情况。
今年1月29日,位于镇江丹阳和常州武进交界的泥炭河泥炭桥断面氨氮、总磷浓度飙升,截至1月30日,氨氮浓度最高达19.9mg/L。苏南环保督查中心接到监测信息后,立即督促开展超标原因追溯排查。经查,上游两家养猪场间歇直排畜禽粪便及尿液,导致断面水质恶化。
针对事发原因,苏南环保督查中心提出相关处理要求,切断了排放源,并对断面采取了引清释污措施。
据统计,2010年以来,江苏省共向邻省环保部门通报信息10余期,排查污染企业30余家,查实污染源13个,约谈及通报地方政府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