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周边多名儿童及成人被发现血铅超标。浙江省环保厅通报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环评单位评价严重失实”是引发德清县新市镇血铅超标事件的因素之一。
之前发生的湖南郴州、安徽怀宁等一系列血铅超标环境事件,背后也都有环评造假的问题。
近几年来,铅酸蓄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由于环保措施不到位,铅污染事件不断发生。2010年发生的6起较大铅污染事件中,一半由铅酸蓄电池企业引起。铅酸蓄电池行业成为众矢之的。能否管理好铅酸蓄电池行业,关系到环境安全、社会稳定。
相较于锂电池,铅酸蓄电池应用更为广泛。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达97.5%。
1.14亿辆摩托车,7000多万辆民用汽车,两亿辆左右且以每年2500万~3000万的速度增长的电动自行车,为铅酸蓄电池行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10年间,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达到3000多家,产量达到1.4亿千伏安时,产值由百亿元左右跃升至千亿元左右。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消息显示,今年1~2月,铅酸蓄电池累计生产2218.2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12.7%。
但是由于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水平低,铅酸蓄电池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根据行业经验,要保障环境安全,一家大型铅酸蓄电池企业每年环保投入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如此大的投入,一般小规模企业显然很难承担得起。
然而,我国现有的3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有1800多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00多家,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相关部门的督察检查结果印证了这一事实。今年3月,环境保护部对388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的督察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建设项目违法问题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不当、卫生防护距离不落实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铅酸蓄电池企业每年排放废水1000多万吨,产生含重金属固废20多万吨。
问题如此严重,铅酸蓄电池行业是不是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显然不是。
美国铅酸蓄电池的用铅量占全国用铅总量的95%以上,但其产生的铅排放仅占美国总排放量的1.5%。中美两国铅酸蓄电池产值相当,中国有3000家企业,美国仅有33家。由于加工、组装、回收都在有效监督管理之下进行,美国把这一产业认定为绿色产业。
可见,只要地方政府真重视、真行动,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并非无解。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违规为项目开辟环保绿色通道,为违法企业撑起了“保护伞”,环保部门迫于政府压力,其环保审批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人民网一项网络调查印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在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的4个因素中,选择“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的网民比例占到了47.3%。
问题不在于制度设计本身,而在于缺乏保障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的机制。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堵漏洞、严监管,完善环评制度。
由于铅污染危害深重,社会影响恶劣,有必要收紧涉铅项目环评审批。为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涉铅项目审批应该上收到上一级环保部门。
目前,已经有一些省份开始尝试收紧铅酸蓄电池项目的审批。今年3月,山东省规定,凡是涉铅行业建设项目全部交由省级或市级环保部门审批,各县(市、区)环保部门不再享有审批权。4月,湖北省把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权全部上收到省环保厅,地市以下无权审批新上铅酸蓄电池项目。5月,安徽省规定,全省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与组装、再生产等以铅为主要原料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调整为由省环保部门直接负责审批。江苏省规定,对地方环保部门越级审批企业或项目的,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并要求企业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重新报批。